PPT从模仿到原创,高手的成长之路,总是惊人的相似

基础入门3年前 (2021)更新 自律的音律
1,746 3 0

最近有很多小伙伴开始意识到动手练习的重要性,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也有人产生了些许疑惑。

今天,咱们就围绕“模仿”这个话题,和大家唠唠嗑。

我经常在教程中提到,模仿需要先一比一做出来,而后再去修改做出变化。

相对来说,这是新人提高最友好的方式之一,既能够打基础,又可以掌握设计的方法与套路。

一般来说,可以分为四个步骤:模仿、提取、改造、原创。

01. 首先是模仿

模仿,不仅仅是让你看高手复盘文章,熟悉他们的设计思路(虽然这些思路新手看了也用不上)

更为重要的,是能够动手实际操作,熟悉软件的界面与功能,熟悉各种基本操作。

这是很多小伙伴容易忽视掉的,以为看过文章知道方法就会了。

实际上,高手看一遍就会,是因为他们对基础操作与功能已经完全熟知,不需要开电脑就能在脑中还原出操作的步骤。

而新手小白,如果你不动手做一遍,可能永远不知道教程中省掉了哪一步。

就以最基础的布尔运算来说,不同的选择顺序、选择数量的不同,都会得到不一样的结果。

又比如,布尔运算中的联合和组合的不同,布尔运算的组合和 Ctrl+G 组合的不同。

这些内容,往往我们在教程中是不会去反复强调的,因为我们默认这是基本功。

新手如果只看教程不动手,这一字之差,很可能被你直接忽视掉,到制作的时候才发现怎么做都不对。

所以,一定要舍得花时间去模仿,熟悉基础操作,查漏补缺。

02. 其次是提取

当你能够快速模仿出多个作品,慢慢对基础操作就很熟悉了,对一些功能与参数的设置也有了一定的概念。

这时候,就需要去分析、提取作品中的设计要素,分析它是由哪些东西构成的。

细化下来,需要拆解色彩、阴影、元素大小、字重、排版形式、素材、三维格式、质感圆角参数、纯色与渐变、线条、图标、图表形式、透明度、等等

针对单个要素,进一步细化分析,比如形状的渐变类型,渐变的方向,渐变的透明度,色彩的亮度,光圈的位置,等等

总之,越细越好,这些内容我们通常称之为细节。

当你拆解的多了,就会拥有高手所具备的能力:像素眼。

熟悉了这些设计要素之后,把里面的部分要素规范化,就能形成统一的设计规范,通常所说的 PPT 模板定制便是如此。

这个过程中,你也可以去了解 VI 手册,UI 设计规范等内容。

多看不同领域的内容,能够对现有的知识造成冲击,从而逐渐形成你自己的观点与经验。

至于规范化设计的好处,往往适用于公司或团队的协作,方便统一输出的样式,一般在咨询报告行业报告里看的比较多。

03. 再者是改造

当我们拿到一份作品,可以快速在脑海中还原出做法,能够快速分析提取它的设计要素,接下来就需要去改造它。

最开始的时候,我们可以从单个要素入手,比如只修改页面的配色方案,或者只修改配图与素材。

之后,我们可以尝试同时修改多个要素,改变文字的对比,左右布局改成上下布局,给元素添加三维旋转,所有素材圆角化等。

当你改变了多个设计要素,作品依旧好看的时候,就可以尝试去加创意了。

比如直接砍掉其中一半以上的设计要素,只提取元素的质感处理,只提取阴影效果的设置,只提取某个动画细节。

把这些东西和你自己的想法融合起来,这便成了原创。

当然,不仅仅可以提取作品的细节参数、排版形式,作品的概念与创意也是设计要素之一,要是能把创意偷过来,那也是极好的。

这一个阶段的关键,在于改造,改得多还是改得少,就因人而异了。

04. 最后是原创

经过上述三个阶段,你应该已经掌握了设计的常规套路,不会再被各种需求给难住。

接下来,是时候尝试突破自我,找找不足了。

不管是看他人的作品,还是看自己的作品,带着批判的眼光去看它们。

说是找不足,也可以说是找不同的切入点。

要知道,不同人看问题的方向与角度是不同的,观点不一定有好坏之分,不在他人的立场,我们可能永远不知道对方做了哪些妥协。

即使是我们自己,三个月后再看某个作品,也许就会有完全不同的观点。

我个人的经验,是求同存异,虽然我不一定赞同你的观点,但是我尊重你的想法。

这么做有一个好处,既可以找出我认为能改进的地方,想出如何去优化,又为自己留下了拓展的思路,让以后的延伸留出更多可能。

这个阶段,跳出自己的固有思路套路,不断尝试吸收新东西,或许才叫做真正的原创。

以上,就是近期和大家交流的所思所得,如果对你有所启发,那再好不过~

——
公众号自律的音律
原文链接:PPT从模仿到原创,高手的成长之路,总是惊人的相似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