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奥运会圆满闭幕,8月8日,88块奖牌。
怀着激动与自豪,我们制作了一份PPT,向奥运健儿表达敬意,向日益强大的中国致敬:
这份作品背后的故事,以及制作经验,都很值得一说~
内容稍微有些长,但相信我,内容很干~
当我们决定要做这个作品的时候,已经是8月4号了,距离本届奥运会闭幕还有4天多的时间,而此时,还没有一个完整的底稿…
这样的作品,非常紧要的材料就是各种素材,于是我们迅速进行了分工,把可能会用到的素材通通搜集整理起来。
并创建了一个在线协作文件夹,方便材料的共享。
夺金如此热烈,以至于负责金牌全家福部分的东东同学,需要对40+位冠军进行抠图工作(心疼1秒钟)…
而做这个作品有一个很特殊的地方在于,比赛还没有结束,奖牌榜还在刷新,也就意味着页面素材随时会更新。
当新的金牌诞生时,就立马需要准备相关材料了。这样的机动性一直持续到8号下午李倩在拳击赛场摘银。
随着比赛落下帷幕,人民日报等官媒开始推送各种盘点,于是我们又开始了多人多次的信息校对工作,大到数据的准确,小到项目名称的表述,宁愿晚一些也不要发布含错误或不准确信息的内容。
所以原定在闭幕式之前发布,一直核查优化持续到了10点50,终于把视频上传提交了。
虽然过程很紧张,但所有小伙伴都在全力以赴,热情和诚意,便是团队最大的战斗力,我们借此在过去完成了非常多的挑战,也将在未来迎接更多的考验。
风格基调
中国、运动、夺金、致敬,这些关键词放在一起,首先跃入脑海的便是热情的红色、豪放的书法字,这本没有任何问题,但我们却在想,能不能别这么套路化。
所以在讨论设计方向的时候,我们就定下了两个限制:
用红色没问题,但不能大片大片的红,不然太刺眼;
拒绝书法字体,以前用得太多太多,该换换口味了。
在单页上,红色要用白色或浅金色来中和,营造呼吸感。
在整体上,要贴合内容的节奏,穿插黑色、红色、白色的页面。
在字体上,用江城斜宋体和思源宋体配合,比起书法字,更正式、更精致。
内容节奏
致敬运动健儿,定然离不开以金牌榜为主的成绩单,以几个重要事件为主的中国奥运史,这两大块内容。
内容是既定的,在结构上做出创意才能让作品免于俗套。随着第一位站上奥运赛场的中国人刘长春再度被提及,以当今成绩告慰先生这样一个核心逐渐在脑海中清晰,但还缺少一个串联的框架。
在查阅相关材料的过程中,这么两个信息出现在眼前,一下子打开了思路:
刘长春生前的两个愿望:中国人在奥运赛场拿奖牌;中国人办奥运。
以及当年大公报的期许:我中华健儿,此次单刀赴会,万里关山,此刻国运艰难,望君奋勇向前,让我后辈远离这般苦难。
去回应这些期许,讲述传承,便成为了这份作品的主线:
内容框架有了,就需要从设计上去加强节奏,所以你可以看到先人的期许是很克制的黑白画面,现今的成绩是热烈的画面。用这样很直观的呈现去引导观众,按照内容的节奏产生起伏。
而在后半段讲成绩讲传承是整个作品的高潮部分,是情绪到达最高峰的时候,收尾时反倒不能继续用红色,更好的做法是让画面打开,让观众的情绪得以释放。
所以在最后结尾两页,营造的是很开阔的大场景,能很好地承接前面所积攒的情绪。
本次作品的视觉化表达,其实上面的引导情绪节奏也算是视觉化表达的一部分,在单页上,主要跟大家聊3个页面:
❶ 千军万马
为了回应刘长春一个人参加奥运会,写了这么一句文案:那时国土疮痍,先生单刀赴会;今朝盛世中华,我辈千军万马。
如何体现千军万马呢? 曾试想过在刘长春背后放运动员群像,或者放很多运动员剪影,但始终觉得太常规,情绪没到位。
不管在征途上有没有取得好成绩,每一位运动员都在一往无前,都不该被遗忘,所以决定把我们所有参加过奥运会的运动员都展示出来。
自1984年新中国首次参与奥运会以来,中国体育天团所有出征的运动员,共2400+人,3300+人次。
这份名单并没有完整一次性的材料,只能一届一届的分别搜索,然后整理、汇总、调整格式、去重,用AI矢量化后,放到PPT中排版。
排版时也尝试过其他更特殊的方式,比如三维旋转、文字云等等,但最后还是采用了最简单的版式,因为仅仅是将2400多位奥运健儿的名字铺在刘长春身后,这份感动就已经能带来足够的震撼,不再需要画蛇添足的设计。
而利用平滑功能串联两页,让刘长春从一个人变化到身后千万人的场景,则可以更加渲染传承的韵味。
使我之国旗,飘舞于世界面前。这一页的规划就是放东京奥运会开幕式中国队的出场,一般的做法就是找一张对应的照片,铺全屏,敲上字做全图型的页面,比如这样:
太普通了,如何更有创意,更能表达国旗的飘扬?
那便首先放大国旗,找到朱婷赵帅两位旗手的特写照片,将其抠出来,放到页面之后,就将画面分割成了两个部分,分别放什么内容呢。
背后是运动员,前方是奥运会场,中间旗手旗帜的连接就很好地表达了:奥运会中运动员的努力,让国旗在世界面前飘舞。
❸ 奥运9连冠
乒乓球女单和女子3米跳板,都是奥运9连冠,如果还是人像组合的话,跟前面的版式过于相近,缺乏更多的内涵。
澄音的脑洞继续大开:让各个时期大魔王的动作连贯起来怎么样。
这个想法一出,我们全员震惊。
而这个绝妙的想法,有一个最大的难题:年代很久远,特别是最初的1984年的高敏和陈静,几乎不可能有很合适的素材,而且要做到动作连贯,对素材人物的姿态要求非常高,能直接找到的一些特写照片是不能用的。
怎么办呢?
从视频里截图。澄音从纪录片等历史视频中找到相应的比赛片段,截取连贯的动作画面,处理后到PPT中排版添加动画。
而要让动作连贯起来,可能还得研究一下相应的技术特点…
(下次奥运没有澄音参赛我不看)
虽然画质不可避免的是一个硬伤,但在这里,我们的判断是:动作连贯的寓意,比画面的精美更加重要。
不同年代,跨时空的动作连贯,让「传承」这一概念得到了极大的表现。
额外小故事:刘长春、刘翔、苏炳添这3位有划时代意义的运动员,跨越时空,共同踏上跑道这一页,最开始准备用《一个人的奥林匹克》中的角色。
图片缺了腿?没关系,补上!(这个腿还是苏炳添的腿呢~)
不过最后还是选择使用真实的刘长春,让这一个最重要的画面更有意义。
通过上面讲述的幕后故事,再回到视频里,你也许会有更多的感触:
好啦,本期内容就到这里了
公众号后台回复
「中国队」
就可以获取作品源文件
——
公众号:老秦
原文链接:致敬中国队的幕后,这些PPT经验值得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