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一提的是,这场推介会使用了大量的数据、图表,通过严谨又出彩的方式给现场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以,这次我们也会就数据图表方面,从「关注」「感知」「说服」「传播」四个有价值的点详细聊一聊。
关注
当我们谈及图表数据,会想起这样严谨专业的数据页,对吗?现场观众可不是专家内行,且现场灯光明亮,记者、摄影师走动频繁,有着更多的干扰因素。果然,带着这种思考,几轮沟通后,客户提出了「图表为主,有更多的变化」的需求。所以这次,在设计上,需要稍微务「花哨」之虚,才能更好地在后续行「说服」之实。❶ 立体图表
核心内容是人口数据,只做成图表,看起来是比较严谨沉闷的,甚至观众会只看图片,不管数据:当演讲进入正轨,观众注意已经被吸引,对图表形式的需求就不高了。只有当观众注意力随时间再次降低时,立体图表才重新登场。所以整份PPT中,在演示中段,图表形式逐步回归普通,趋近结尾页时则立体图表再次出现,这就是在调整这种「节奏」:❷ 图表动画
既然如此,随着演讲的深入,图表形式回归常规,这时候要强调关键数据如何处理呢?除了平面上的常见手段,我们推荐使用PPT媒体独有的优势——动画。条形图拉长动画与数字跑分动画共同强调数据的增长,引发观众的关注。
一点点细节,但就是有大大的不一样。

感知
观众注意力被吸引了,那是不是可以开始用数据说服了呢?客观、正确、理性的认识往往需要一些感性的感知作为基础。我们还需要向观众传达一些「感受」,观众「感知」了,「理解」了,才能「认同」、「记忆」从而被「说服」❶ 物品替换
所以,我用钱币堆叠替换掉柱状图,进一步让观众感知到「富」。要感知到「企业」,可以把表格本体替换为平台,把数字替换为具体的大楼数量:
❷ 地图结合
比如交通区位这一页,如何让观众感知到「几何中心」?很简单,放上地图,顺德确确实实就在广深港澳的中间:不过此时观众感知的,是各面积之间的大小关系,每个地方在顺德中到底有多大,没有概念。
说服
作为设计方,我们自然不应对专业的数据内容进行干预,但在严谨性、完整性上,可以提出必要的建议。❶ 数据严谨
我们发现,连续十七个月增长并没有很好的证据支撑,甚至会有观众质疑:每个月不痛不痒涨一点,也叫涨啊。所以我们向客户提议,一并呈现这十七个月以来每个月的具体数据,用上扬的增长线进一步增强说服力:
❷ 逻辑完整
我们可以做出下面的页面,能吸引,有感知,但无法「说服」。因为顺德拥有一座某某工厂,所以顺德拥有全球智能制造的最高水平,这个因果逻辑过程未免过于粗暴。「全球仅百家,我顺德独占一家……」,这才足矣让人信服。
传播
不过,这么多的数据页,在推介会的现场,呈现要内容充实,有理有据,这当然没错。但过于理性,画面缺乏冲击力,很难让人产生拿出手机拍照的冲动。实际上,任何严谨的数据、信息、图表,最终都是要给某个结论服务的。观众形成认同后,给出一个简短有力的结论,既是一种强化,又是引导观众拍照记录,形成二次传播的好机会。❶ 场景意境
一般的,对于简短的结论页,构筑有意境的画面是促成二次传播的好方法。这样的原稿,不能简单陷入「全图型PPT」的陷阱中。既然原稿中说的是发展潜力,那么我们就可以做出一个一眼望去,不断延伸的道路的画面。远方是何处,有什么惊喜,不禁引人遐想,也不禁让人想拍个照、录个小视频。❷ 特殊动效
比如介绍完人口、GDP等数据后,用宜居宜业做总结:这一页做成全图型的画面虽然不错,但总感觉少了临门一脚。使用视频素材,让天空动起来,就会让人忍不住拿起手机录个像。在往期「演示的诞生」栏目中,我们提到,内容信息的可视化,需要达到「注意」「理解」「记忆」「传播」四个阶段的目的。如果忘了,请点击复习 ↓
我们不断把这个方法论应用到实践中,这次项目中的数据图表,作为可视化手段之一,必然也脱胎于可视化方法论:佷幸运,我们这样的设计理念,也获得了客户的高度认可,没有比这更开心的事了。PPT设计,不仅仅是做美化,而重在传递信息,并渗透到场景传播,实现演示的目标,这才是真正的价值。——
公众号:老秦
原文链接:为客户做了一份PPT,客户说:「确实是大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