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T做不好,单纯的是个人品位问题?

基础入门3年前 (2020)更新 自律的音律
1,351 0 0

最近给大家分享的,大部分都是进阶型技巧运用,不动手琢磨的话,不太好吸收。

所以,今天给大家分享些基础内容,或者说是唠嗑一下也成。

刚好这两天,我重新把《平面设计完全手册》这本书,拿出来翻了翻。

其中写到一个内容:设计,是纯粹的品位问题?

我觉得里面的思路和观点,对 PPT 设计,还是有些启发的。

因此,我就围绕 PPT 方面,给大家转述、解读一下好了,看看能不能思维碰撞碰撞。

首先,审美与品位。

这两者绝大多数情况,差不多是同一个意思。

但是,当我们接触更多的优秀作品,审美往往会随之改变、提高。

而品位则不一定,品位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是与生俱来的。

我们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喜好,在喜好上并没有对错之分。

就像有人喜欢科技风的 PPT 作品,有些人则喜欢水墨中国风。

不同风格的作品本身,并没有好坏与强弱。

但是,假如在书法与国画主题中,使用卡通或科技风,我们一般都会认为不合适。

拓展一下,其实在我们每个人的喜好之外,都会有一种时下流行的大众审美。

而大众审美,又是在周期性的变化的。

就像多年前,拟物化设计比较流行,当时的 PPT 立体或微立体风格,就比较吃香。

这几年,又都比较喜欢扁平化,PPT 作品便以扁平化风格居多。

这就是不同时间段的审美变化,如果现在,非要用厚阴影的微立体,以及低多边形风格,就会显得不合适。

就算做的很精致美观,但是它与大众当下的审美不符,就不容易被大众所接受。

同样,审美还受年龄、地域、文化等因素的影响。

比如国外的 PPT 作品,尤其是欧美的作品,一般都偏向于极简风格,配色非常大胆。

但是国内大部分人,都欣赏不来,尤其是老一辈的领导、老板。

我们做了一份极简网页风作品,甲方不喜欢,不能单纯的说对方审美有问题。

实际上,大家接触的内容不同,个人喜好也有所不同,欣赏不来是很正常的。

作为设计师,我们的工作,是提供设计服务。

这并不代表我们可以按照自己,或者甲方的品位来设计作品。

而是应该考虑,PPT 的目标人群,他们喜欢什么,他们的品位才起到决定性作用。

就像很多新入行的设计师,只能做简洁明了的作品。

一旦碰到老年主题的需求,就无法下手,无法理解甲方花花绿绿的需求。

甚至还觉得,这红配绿是什么审美,真是越改越丑。

但是换位一想,假如是我们给大爷大妈讲课,他们是更喜欢红红紫紫的喜庆配色,还是喜欢你那一看就是广告的性冷淡作品呢?

书中有一句话,我觉得特别在理,给大家分享一下:

平面设计,是想别人之所想的一门艺术。

作为设计师,我认为不能固执己见,以自己的审美品位为标准。

同时,也要有理有据的说服甲方,他的审美并不一定合适。

设计完作品后,站在目标群体的角度,去解释你的作品,往往更能被认可和接受,也更容易减少工作量。

除此之外,设计本身,是无法测量与精确对比的。

很多时候,不同的人设计的创意作品,并没有好坏之分。

因为每个人的审美,以及欣赏作品的出发角度,都有所区别。

所以,往往会发现,大部分的高手,并不会对创意本身进行批判,一般都是进行赞美。

而高手点评作品,基本都是围绕细节部分展开。

这也是为什么,几乎所有的 PPT 达人,最终都会说,细节决定成败。

虽然,设计创意本身,是无法进行测算对比的。

但不同 PPT 作品的质量与水准,高手们给出的结果,往往又是惊人的一致。

这又是为什么呢?

为什么审美在这时候,又有了共通性呢?

因为一份又一份的作品,在高手的眼中,并不是初学者看到的完整画面。

这些作品,已经被瞬间拆解分析,看作品是否遵循了最基本的设计原理。

该处理的细节,是否已经处理恰当。

这种拆分看作品的方法,已经成为了高手们的习惯。

所以,初学者找了很久,都不容易找到自己作品有哪些细节问题。

而高手看一眼,就能够迅速指出细节上的不足,被人戏称火眼金睛。

同理,初学者学 PPT 动画,只会觉得,哇塞,好炫酷啊,怎么做到的。

而高手看过之后,立马就在脑海中,同步拆解,不同的动画是如何实现的,里面有哪些亮点,是我的话有哪些方法能做到。

其实归根结底,这些东西,已经成为了他们的习惯,做的多看的多了而已。

因此,我也经常和刚学 PPT 的小伙伴说,前期一定要花时间多练细节,打好基础。

只有基础扎实,细节过关,把抠细节变成习惯,后面才会飞快的进步与成长。

以上,就是今天给大家分享的内容,希望有所启发~


原文链接:PPT做不好,单纯的是个人品位问题?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