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大家好,见字如面,我是常小二。
今天跟大家聊聊,关于PPT设计前的灵感是怎么产生的,分享一下自己浅短的心得与见解,也希望能对大家做PPT或是在其他领域创作上有一丝丝帮助。
说到灵感这块,无论是设计师或是从事策划、新媒体等内容创作行业都绕不开的一个话题,我相信很多人都会认为自己天生灵感缺失、没有天赋或脑洞,其实不然。
那么,灵感到底从何而来呢?
待回家后进行整理,这里的整理不是指直接分门别类的进入收藏夹,而是让它变得更有目的。

通过拆解和模仿,无形之中又多了一种排版思路,当然还需要向下延伸,多去思考下,分析下这样排版带来的好处有什么?到底学到了哪些知识点?
○弹幕式色块排版:通过色块与色块之间的不规则排版,营造出弹幕场景,借此来承载文字较多的内容。
通过以上拆解和模仿学习就能获得一系列的关于产品亮点介绍的展现方式,同时,它会形成积累。
○从我们真实打「招呼」的方式去想象画面构建。
○根据文案去发散,从「人招手」巧妙换为「虎招手」。
我们可以从文案本身去思考,如何用PPT去做呈现,去落地想象力从而增强自己的创意。
当然,除了线下的灵感,还有线上的。

去复刻主视觉,当然也用不着100%要做的一模一样,那样的意义不大,而是那么可以先尝试着理解它传递的内容本身。
第一步,思考主题含义
○答案奇遇夜,可想而知,晚会上肯定有许多丰富、有趣的问答环节或是奇思妙想的故事。
第二步,思考元素意义
那么回到画面本身,设计上以浩瀚宇宙和黑洞作为背景支撑,那为什么左边放宇航员,右边放中国风的人物画,目的是什么?
第三步,自我分析,得出结论
答案奇遇夜,主题就是最好的解释,答案就藏在主题后面的那个未知黑洞里,通过宇航员和中国风人物造成冲突(代指问题),让人产生好奇,迫切想知道答案。
所以通过拆解和复刻和一点思考,就可以延伸出属于自己的一套内容:
那么这张封面的思路,其实我也调动过自己做过上面「答案奇遇夜」时的设计意识进行设计:
以人物聚焦中心的主体(品牌)通过发散的光吸引两边的“怪物&英雄”前来(丰富的品牌内容,也可指各种UP主)让画面有了故事和寓意。
通过复刻,了解到了画面设计方法:
○最基本的形状元素
○通过形状叠加和颜色渐变的方式来增强层次感,突出主体。
进行拓展,甚至还可以换一种形状。
经过模仿学习,原来一些简单的形状可以做出那么实用又高大上的效果。
简单拆解一下这张作品的表达方式:
○ 文字紧密的设计有层次,内容有共性,体现栏目对知识的输出和贡献。
○ 人物居中画面中心位体现出是谁来讲述海报故事,体现个人魅力与品牌展现。
第二步,替换
第三步,练习
为了完成这个效果,倒逼自己研究了文本效果、字体选择、蒙版等处理手法,练习做出这样一幅海报(文案出自我女儿):
第四步,延伸
每一部分还可以换成什么、变成什么?
○ 文字只能这样铺在人物后面展现吗?
不,或许能像QQ对话框一样,有着对话既视感。
○ 能不能让画面活跃一点,像动画片一样?
那能不能加一些QQ表情里的素材,让说的每句话都有情绪?
于是乎,又一页P诞生了:
○ 怀旧的场景→复古素材→打造小时候味道
然后一页复古怀旧版的海报出炉:
这时,你说小时候的纯真,是不是只能通过怀旧的氛围和卡通感的视觉来传达?
不是的,小孩的脑洞是很大的,可以装满整个星空。
等等,你说星空?
○ 小孩的脑洞→天马行空→无限可能→宇宙感
那我们就可以这样:
朋友说出了一句很搞笑的话…
如果文章对您有帮助
非常希望得到您的 「 在看 」 与 「 分享 」
下期再见
——
公众号:常小二PPT
原文链接:做PPT总是没灵感,灵感到底从何而来?(思维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