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健身又爱猫的Jason,大部分的PPT一般划分为5个结构:封面、目录、过渡页、内容页、结尾。本期说的「过渡页」是什么呢?可以理解为讲述完上一环节之后,对听众进行下一环节讲述的告知。所以过渡页一定程度上能调节现场的氛围把控现场的节奏。
8个月大的喜凤(11斤),已经学会享受了
这一期的文稿比较简单,就是一张平平无奇的过渡页,毫无优化毫无章法。
这样简单的排版相信是很多人都能想到的,但其实还有更多的玩法,这一次我就举几个例子!
有很多创意图形可以玩,但我觉得三角形相关的尤为好看,那么可以使用「插入」-「形状」-「曲线」进行绘制三角形,再进行顶点的编辑。做好基础的图形之后,对它设置好相应的渐变参数并进行合理的排布,一张惟妙惟肖的过渡页就做好了。
上面如果觉得加的背景点缀过于保守,还可以大胆尝试公司自己的建筑或者其他图片进行背景替代,这样的过渡页会更具亲和力。
如果觉得这种三角形太难画,不妨直接用同样的套路,多复制几个同心圆,并且做不同参数的透明度设置,从而做出具有层次感的设计风格。
上面只是单纯的形状输出,就能让过渡页大不一样。我们还能从什么角度入手继续尝试呢?
布尔运算绝对算PPT中最伟大的功能之一,只需要将插入的矩形填充与数字进行布尔运算,“回首掏”一个透明文字出来。
并在底部加一张自己公司的图片或者相关象征性的图片,通过布尔运算掏出来的数字空隙中,看见后方的建筑,有种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感觉。
它的原理其实你看下面的动图就一目了然了。无非就是布尔运算加背景图就能做成。
这张图元素并不多,但作为学术或其他相对比较正式严肃的场合与场景上,反而尤为适用。数字+小标题再用线条点缀即可,如果觉得空了就再加几个色块作为点缀。
我知道,你可能性格中有几分张扬,在严肃而认真的场合场景上也想与众不同,既然这样,那就将“直直的”蓝色,直接变成渐变就好了,这样的玩色体验,彰显了你不跟随的风格。如果回归PPT最初认识它的那种样子,在中规中矩中一样能玩出不一样的感觉。
仔细看下面这张过渡页,上半部分被蒙版遮盖的图片,完全可以根据对应的过渡页,选择专属于该部分内容的一张具象化的图。
上下结构加色块的布局非常中规中矩的排版,但能结合主题换背景,不仅方便而且不会感觉过于酷炫“玩过火”。开头中的原稿一样中规中矩,只需要找一个素材设置陀螺旋动画,再加一张背景,就是一张被人脱口而出说出“好家伙!”的设计。
如果你问这素材怎么有顺时针有逆时针旋转,其实这个就是素材的好处,用可编辑的科技元素(知识星球中附带此文件),单独针对形状做“陀螺旋动画”。
并在「动画窗格」的效果中设置「重复」选项。针对动画本身的触发条件,设置为「与上个动画同时」

这样的目录页作为每一个过渡页随着演讲多次出现,一方面能将整个PPT都能紧扣主题的同时,另一方面又能对上下部分的内容做一个整体的节奏把握。
你能通过动图看出四个过渡页有哪些不同吗?没错,对应的内容将目录中对应的过渡信息设置“高亮”就能达到定位的作用。后面的过渡效果也一样沿用,非常方便(主要是这样能省很多设计)。其实过渡页的玩法还有很多种,但是因为主题内容较少,所以再怎么玩其实也都万变不离其宗,日常我们多做积累过渡页就一定能轻松拿下。——
公众号:杰森说
原文链接:过瘾!PPT中不可缺少的过渡页,我改了9个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