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多人在设计PPT时,都曾被图层元素过多的问题困扰过。
随着内容的增加,文字、色块、图片一层一层挤在一起,导致图层越来越多。
图层积累到一定程度,甚至连简单的点选、对齐,都会耗费极大精力。
iSlide麦田公益PPT案例↑
这样盯着屏幕,一个个点选编辑对象,对眼睛和颈椎简直是灾难。
做完之后,如果领导“稍作指示”(增减改删),那就要重新排一遍,心态简直要爆炸。
今天,大虾给大家介绍三个设计方法,小到每个元素,大到整个画面,由点到面,帮你把图层元素降低到最少。
01 形状工具,从最小**成员开始简化**
像上文中的案例,相信很多人设计时,会先绘制一个色块,一个文本框,再复制几个类似的图形。
这种常规设计习惯,会徒增元素数量,增加设计难度。
如果稍有修改,比如改变整体形状大小,很容易出现问题↓
文本框与色块的搭配,会出现这种天然缺陷----一旦设置不仔细(没有把所有元素的对齐设置好),稍作拉伸调整,就会出现图文错乱的情况。
不知大家有没发现?
当我们把文本框添加了颜色,又或者直接用形状色块来承载文字,就已经变成了文字+色块的形式。
只需注意一个细节,插入形状→直接选中形状,输入文字(舍弃文本框操作),图层数量瞬间减半,效果依然是一样的。
最关键的是,它预防了调整大小时,带来的对齐错乱问题。
两种格式修改效果对↑
思考时间:
遇到下面类似案例,是不是可以直接用形状工具来设计呢?
@站酷作品
02 表格工具,将多个小组组成一队
表格除了展示数据,最好用的是多级图文排版。
❶ 多级文字排版
像这样一页PPT,大家是怎样编排文字的呢?
相信很多人是不断插入、复制文本框,然后分组、对齐、调整间距~
看似简单的操作,如果每一个细节都照顾到,也需要要盯着着屏幕调整很久。
我们换个思路,插入一个4×2的表格,再填充进文字,16个文本框瞬间变成两个表格。
然后 “选中表格 → 表设计→设置为内边框 → 文字居中对齐”,原本费时费力的文本框设计就完成了。
这个方法不单单设计方便,修改起来更方便。
任意拖动表格,其上下左右间距都会一起变化,永远规规矩矩,整整齐齐。
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的对齐了!
❷ 多级图文排版
我们进一步发散思维,表格能搞定多文字排版,是不是图片也可以呢?
像这样一页图文排版,大家是怎样排版的呢?
相信很多人的操作是:
插入4张图片→不断调整大小,平均分布为四部分。
插入文本框→输入文字,复制为四组→调整大小,调整对齐,平均分布。
其实我们只需用两个表格,一前一后,一个填充图片,一个输入文字,就可以轻松完成多组图文的快速排版。↓
详细操作可参考文末源文件↑
插入的图片和文字,会自动对齐、自动均分,既不用拉参考线,也不用瞪着眼睛比大小了。
思考时间:
下面这个案例,是不是大部分文字,都可以用表格工具快速搞定?
@Dribbble作品
03 母版工具:确定好的背景,放到母版中去
我们在鼠标点选编辑对象时,总会错选到背景图片或者其他元素,烦不胜烦。
把多个相同元素、固定背景内容,全部放到母版里,可以解决大部分问题。
其操作也很简单:全选背景元素→右键剪切→选择幻灯片母版→复制到对应母板中→关闭幻灯片母版。
放置在母版中的元素不会再被选中↑
在母版中的元素,其显示没有任何影响,但是编辑页面时,就再也不会错选了。
怎么样?不知不知觉,又减少了一大批图层!
今天介绍了三个设计工具,解决图层过多的困扰。
1、形状工具:用形状代替文字+色块
2、表格工具:用表格一键设置多图文排版
3、母版工具:把背景与重复元素放到母版中去
学习简化设计的方法,形成良好的设计习惯,不但会提高设计效率,也顺带解决了后期修改的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