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开年第一篇文章,我想给大家分享一些设计经验,本文配图较少,内容较多,相信看完的你一定会有新的感悟。
如何跃迁式学习,思维很重要!
很多同学都有过这样的经历:
别人的PPT无敌好看,我咋就做不出来?
拆解他人作品说的头头是道,自己却无从下手…
说到设计风格,只知道最笼统的中国风、商务风等等
这些问题,说白了,都是设计积累沉淀的不够,有一句话,我相信大家都听过:
从事设计这几年,我做过UI、平面、品牌、PPT等相关设计物料,对这句话可谓是感触颇深,
而落实到真实工作中,我是这样去保持「量变的积累」👇
1, 每日上班第一件事:打开灵感网站看新鲜的设计(紧跟设计趋势)
2, 条件反射式出门必然留意各类设计物料(从生活中学习)
3,阅读不同设计风格文章,找寻共性
4,摄影拍照,提升对美的感知力
5,偶尔去看展,哪怕看不懂
……
量变到质变,并不是小说写的那样突然打通任督二脉,瞬间宇宙无敌,而是这种变化,会悄然发生,
在我看来,多看好的设计会经历几个阶段:
01.
早期设计积累
刚接触设计那会,我觉得哇很多设计都是很好看的,赶紧收藏起来,那会儿,自己是不怎么能从这些设计上学到东西的,
毕竟自己肚子里都没啥墨水啊,
那早期的设计积累是为了什么?我觉得是为了留个印象,
说俗点,就是得让自己见过这玩意,并且是多见这些玩意,
就好像你都没见过橙色的科技风,就一直觉得,啊科技风PPT不就是蓝色的吗?带光效那种,
橙色科技风设计
那我们的设计思维,就会被固定在「科技风PPT只有蓝色」的,那怎么寻求设计学习上的突破呢?
甚至于,当你不同颜色的科技风都见过一些之后,就会开始思考,原来决定科技风风格的,不是配色,而是元素。
其他颜色的科技风设计
而我总结出「**影响科技风风格的因素是设计元素的样式」**这句话,也是因为设计积累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早期积累达到一定数量之后,你就会进入下一个阶段:
02.
懂体系、知美丑
如果你是一个想尝试不同设计风格的PPTer,那么知道设计体系实在是太太太重要了!
就拿中国风来说,请问你知道多少种中国风的设计类型?
水墨的,武侠的,复古的,民国的,琉璃金,现代的等等等等…
这些风格在具体的设计呈现上是有非常大的差异的,
而如果你还是只会说中国风就是中国风,那真的该好好补补了,
到了第二阶段,开始能喊得上来同设计风格之下的不同分支,这时候对于门外汉来说,你已经称得上是大佬级别人物,
更加有用的是,这个阶段开始有了一些审美能力,知道设计的美丑了,
但其实啊,设计是不分美丑的,只有是否符合流行趋势以及符合用户需求。
就好像,老板说要个高端大气的黑金商务PPT,你做一个蓝色的,再好看,都没用。
再接着就是到我这个阶段了,
03.
能原创、能分享
这时候,已经可以自己动手做原创设计,也可以把经验分享给他人,最关键的,对设计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脑海中的知识树变得更加清晰,
如果是用拼图游戏来比喻,设计积累多看多学,其实也就是不断的拼接完整的设计板块,
这个认识,对各行各业都是通用的道理,大家都是混久了才知一二,而至于第三阶段之下是什么,就有待我体验过再总结了。
可惜对于大部分想学PPT的人来说,更多是职场的被迫需求,所以缺乏了爱好自带的学习动力,
其实但凡稍微花些时间去积累,都可以比别人更加优秀,但并不是盲目的积累就有好的成效,
其中在拆解优秀设计的思维上,90%的新手都存在错误,
A. 理解PPT版面构成
例如下面给出一页PPT大家拆解一下:
OK,这会儿可能就有人开始说,这个树影用的非常棒啊,让扁平的画面更加生动,
又或者说哎呀这个标题的字体好好看哦,这么大很突出嘛。
一如这些拆解,都是只拆解了单个元素,说白了就是只看到片面的东西,却忘记了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构成构成,组合形成,就是说你不能只是一昧的只看个体,却忽视了整体。
而在形成的整体当中,各个元素之间都是有关联的,例如Green的文字为什么这么大,而下面中文这么小,
这是因为要区分开谁才是重点标题,谁是次要的,这样从整体上,阅读理解才不会有误差,不然反过来的话:
× 错误示范
可就成了个笑话了。
并且在这看似简单的PPT中,例如配图、文字、阴影等诸多元素的版面分配都是相对合理的,
像是一张白纸上画画,每一笔如何画都存在意义。
这也是在设计拆解上建议的第一点:
不要只留意片面的细节,却忽视了整体。
而关于设计拆解要说的第二点,也是我想着重说的一点:
B. 用设计师角度拆解作品
最核心的,是在看到一个好的作品时,多问自己几句话:
假如我是这份作品的设计师,我会不会也这样做?
如果我不会,是为什么?
通过这样的方式「与原作者对话」,绝对能比单纯拆解画面学习的东西多得多
之所以要这样去问自己,原因在于👇
不要忘了,很少设计作品是一稿过,基本上都是逐步完善,最后选择最佳方案出来的画面。
那么设计师最后选用这种方案,背后一定是有他的理由,找到这个理由,我们就能更好的知道这个设计这么做的好处在哪。
而这种探究背后意义的思维,真的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
例如去线下看展,
以前可能是走走场子,权当看个画面熏陶一下自我,而后来会根据这些作品呈现的状态,思考其他的东西,
例如作者为什么要用这个材质做背景板,这画的东西可能有什么意义,当时创作的状态可能会是怎样的,
当脑子动多了,看得到的东西自然就多了。
而除了看展,更多来说设计也教会了我另一种角度看世界,例如最好的呈现方式:摄影。
过年给爷爷奶奶拍个照
今天这篇文章,其实说白了就是讲了两件事,
一,多积累,总会发生质变的;
二,学会多角度拆解设计。
以上便是今天的分享,希望我们都能成为超级厉害的PPT大神!
如果内容对你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