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各位木友们好呀,我是小木。
明天是周末,今天咱们就不扯那些又臭又长的大段干货了,给大伙儿看些养眼的设计,聊点轻松的东西~
咱们都知道,做PPT,最关键的就是审美。
而审美这玩意儿,只有多看点好的设计作品,才能在日积月累中缓慢提升。
关于提升审美水平的具体方法,我也专门写过一篇文章,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点击图片直达文章):
今天呢,我就单纯给大家分享一些我最近看到的或好玩或好看的优秀设计作品,给大家瞅瞅我平时都是怎么从大神的作品中吸取灵感的。
如果恰好你最近就卡在了某个项目中迟迟没有设计思路,也许下面这些作品跟文字能为你打开一扇天窗(但是天窗会把你带向哪里我就没法保证了 )。
▎图片+短文字
有一段时间我特别焦虑,文章阅读量下降,粉丝增长乏力。
那时候我觉得可能是自己的设计还不够吊,所以那段时间我特别喜欢找一些炫酷的设计作品来模仿,做的东西越来越浮夸,大有“语不惊人死不休”之意。
可是越是这么做,情况越是没有好转,反而把自己累了个半死。
后来,我无意间看到了类似下面这种清新的设计风格:
这种作品,没有华丽的色彩、复杂的版式,它们简单得只有一张图+一段文字,但却充满情绪的力量——它们让我觉得平静。
这种感觉,就跟习惯了城市中的灯红酒绿、车马喧嚣,一觉醒来却发现自己身处林中小屋一样。屋旁的篝火虫鸣,屋顶的漫天繁星,都让人觉得平静,温暖。
我开始反思,看我设计的那群人,真的需要那些炫酷的东西吗?
于是我开始尝试转变设计风格,只解决问题,不炫技,不博人眼球。果然,一切开始往好的方向发展。
回过头看看你的设计,你是不是也走入了我以前走过的误区,自己在给自己制造焦虑?
也许你根本不需要太浮夸的东西,让内心平静下来以后,一种能解决问题的设计可能就在你眼前 。
关于这种“情绪化”的设计,我专门写过一篇文章 (点击图片直达传送门):
▎画中画
人靠衣装,佛靠金装,好的设计也需要好的包装。
仔细观察网上那些大神们的设计,你会发现他们经常会用画中画的技巧来包装自己的作品:
如果说前面那些一张图片+一段文字的设计形式可以突出作品的情绪,那么画中画的设计形式,突出的就是作品本身,这也是包装的意义所在。
这些画框能将人们的视线聚焦在框内,框内的东西是主角,而框外的东西是点缀,是背景,是沉浸感的制造者。
你可以用这个手法来引导读者关注你作品中的重点:
也可以用它来为作品周围的环境营造气氛:
简单的一个画框,就能让画框内的主体与画框外的背景互相对比,互相成就。
关于画中画在PPT中的其他具体应用,我以前也写过一篇文章 (点击图片直达传送门):
▎虚化
在摄影中,虚化是常用的摄影手法,它能弱化次要信息,让重点信息更易被看到。
把这个原理运用到平面设计中,也同样适用。
比如,你可以虚化背景的图片,突出背景上的其他主体:
除了图片以外,文字也可以虚化,这样的文字看着更有文艺气息:
还有最近非常流行的弥散风,就是把普通图形经过虚化处理以后得到的效果:
对于重要的东西,我们不一定要用多华丽的手法去装饰,才能突出它的地位。你需要做的可能只是简单地弱化一下次要元素,也许就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关于虚化技巧在PPT中的具体应用,你可以看看下面这篇文章 (点击图片直达传送门):
▎隐去
什么样的事物最能引起人的好奇心?
答案是看不清全貌的事物。
在设计中,正是那些在画面之外的、被隐去的看不见的东西,才让作品显得更有韵味。
好比男女之间的交往,最有意思的时期,一定是在还不了解对方,但又对对方有好感的时候。他们一边暧昧,一边互相猜测对方想法。
做设计也是如此,你不必把所有画面、所有信息都向观者全盘托出,你要学会保留,学会“犹抱琵琶半遮面”,让观者去猜,去琢磨,让他们自己去探索,想象。
毕竟,无论是设计还是生活,比起直接得到问题的答案,一点点去探索答案的过程会让人觉得更美妙。
当然,我们在做设计时,对画面与信息的遮挡要有度,遮得太多,会让人觉得不知所谓,无法理解你的设计。
而这个度,只能靠我们自己在大量的实践中慢慢去领悟。
关于这个遮挡思维在PPT中的具体应用,你可以看看下面这篇文章 (点击图片直达传送门):
▎总结
浏览优秀作品的意义,在于它能拓宽你的眼界,让你能不断看到新的设计方法,激发你探索的激情。
也在于它能让你从千变万化的设计作品中总结出规律,让你能举一反三,做出属于自己的设计。
更在于它会极大地影响你的设计上限——你看过的最好的东西,大概率就是你能达到的最高水平。
以上讲的所有内容,就是我在浏览优秀作品时会思考到的东西。
有些概念可能会有点难以理解,但如果能对少数人有所启发,那这篇“碎碎念”就完成了它的使命了。
OK,祝大家过个好的周末,咱们下期再贱~
——
公众号:跟我学个P
原文链接:给大家看点能提升审美的好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