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字如面,我是二木,
很多朋友经常问PPT该怎么学,今天就分享一个比较专业的设计理论,叫做文字的跳跃率。
这是在ppt当中使用非常频繁却常被忽视的设计理论。
文字的跳跃率是什么?举个例子
它指版面当中文字之间的比例对比,文字大小对比越大,版面的跳跃率越高。
高跳跃率 & 低跳跃率
视觉感受的差异
如同坐过山车与坐地铁,两者给人的情绪感受大不相同。
如果这些视觉效果不明显,我们再来看一组对比:
当下主流的商业海报设计中,大多数都有大标题风格或者说是文字高跳跃率的技巧在。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那么我们怎么设计出文字高跳跃率的PPT呢?
以下面的文案举个例子:
拿到一份文案,先充分理解内容的主次结构,进行简单的层级区分:
接着,在基础排版上优化,例如调整合理的间距,添加部分文案装饰
大部分甲方还是难接受纯文字的排版,所以寻找一页合适的配图做背景点缀
审视一下页面,能不能发现文案融不进背景?感觉文字跟背景是分开的,所以再优化一下。
至此画面还算不错,但总感觉左右缺了点什么,可以添加一些有但是不明显的装饰元素。
这几个步骤,稍微做ppt多一些都可以上手对吧?
但目前来说,文字的跳跃率并没有显得特别高,那还可以怎么继续迭代?
于是我又调整了两版跳跃率更高的页面:
其实大部分人都清楚,在PPT当中需要将主副标题进行区分,却少有人探究背后的设计意义是什么。
就如同文字的跳跃率一样,并不是所有的版面都适合高跳跃率。
例如讲究意境美、格调、高端的版面:
如果我们只是盲目的在套用上面的大标题风格的话,很容易设计成这个样子:
内容排版之间并不是没有层次,而是说这些设计形式,并不适合于该场景。
那我们换成低跳跃率的排版试试看:
通过这两个案例可以发现文字跳跃率高低的差异,以及优劣势。
这也是为什么有些时候,我们明明用的是同样的文案,但是别人就是做的比自己的精致有设计感的原因之一。
所以来说,拿到一份文案,不要急着去想怎么套版式,怎么加字体,
而是做好前期分析,对应PPT的主体需要传达的调性,究竟是怎样的,进而在整个设计过程保持调性不变。
最后,
分享些个人设计经验,希望它能帮助你找到更多的设计切入点,我最近经常提到调性这个词,怎么理解呢?
不同的设计形式会传达不同的情绪。
设计的不同调性(传达的情绪感)
而这种情绪感,是由画面一个个匹配的元素形成的。
在我日常必要的审美提升(看灵感图)当中,除了分析作品的设计构造,也就是使用的形状啊,配色啊,字体之类的。
我还会静下心去感受整个画面的情绪,
在我看来元素跟画面的关系很简单:
元素构成画面,画面由元素组成
我在看灵感图的时候,经常问自己这些问题:
这是一种相对全面的自问方式,下一次你也可以试一下。
当这种自问方式次数多了,你会发现,你对设计风格的理解会越来越熟稔,也能开始留意到更多的细节。
最后以一句比较奇妙的话结束今天的分享:
它就在那里,明明看到了它,但却感受不到它。
原创不易,希望能得到你的分享支持~
END
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原创不易
喜欢分享评论请一条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