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这两个字,我花了两年

基础入门4年前 (2021)更新 天奇不说话
1,691 0 1

理解这两个字,我花了两年

在初学设计时,读了一本所有人都在推荐的书《写给大家看的设计书》,书里讲到的设计四原则:对齐、对比、亲密、重复。

每当打开PPT,都会在心里默念这4个词,一两年过去了,这些词渐渐发酵出了新的成分,今天,我想聊一聊其中的一个词:对比。

理解这两个字,我花了两年

01 设计中的对比

“这个logo还不够大”、“这个信息不够突出”,很多矛盾都是在讨论对比,设计应该与内容相辅相成,突出重要信息,弱化次要信息,第一页抓住人的注意力。

拿前些天比赛中的一页PPT来举例,如果就这么放一段文字在上面,谁也不知道你要讲什么:

理解这两个字,我花了两年

但如果把重要信息加粗、换个颜色,空个行:

理解这两个字,我花了两年

那么大家就会注意到,原来这页是讲「每瓶好酒,经历了什么才到达顾客手上?**」**的,虽然不知道具体内容,但起码知道个大概。

如果再进一步的,通过改变位置、大小、字体粗细等参数,将文案进行分层:

理解这两个字,我花了两年

即使没有进行设计美化,它也达到了传递信息的作用,眼睛会不自觉地跟随文案一步步地移动,你成功地将观众「催眠」,带入你的领地。

剩下的设计,则是为了提升「催眠」的体验:

理解这两个字,我花了两年

设计中需要注意的是,若对比,则要清晰对比,不能模糊,比如我们讲这页PPT中所有文字都换成同一种粗细,它就差了点意思:

理解这两个字,我花了两年

而对比,不仅局限在处理文字,黑底白字,就是最明显的对比,昨天写的关于打造主体的文章,整个打造的过程,也可以理解为,是在不断地制造对比。让好,更好。 (怎么有一种写连载的感觉…)

02 文案中的对比

关于设计中的对比,有非常多的东西可以写,限于篇幅,先就此打住,我们来聊聊在文案中的对比。

你一定听说过这样一段话

理解这两个字,我花了两年

PPT、报表、挤地铁、吵架,当我们陷入如泥潭一般令人喘不过气的琐事时,谁不想逃离现实,去一趟远方,大吸一口清凉的空气,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这组文案,就是将令人烦恼的琐事和令人神往的景象放到一起,将鳕鱼、山鹰、湖泊、毫不讲道理地,摆在你堆满文件的办公桌前,勾起你远行的欲望。

除了不同景象的对比,数字的对比也很常见:

理解这两个字,我花了两年

而关于数字,最近读过印象最深的,是一句关于红酒的文案:

理解这两个字,我花了两年

我疑惑,三毫米的旅程是什么,当我找到完整原文后,便恍然大悟:

理解这两个字,我花了两年

后面还有好几百字,如果你感兴趣,可以百度一下,一定会有收获。

03 影视中的对比

我们不妨再拓展一下思路,拿已经蹭了好几次热度的《哪吒》来说,一个长相丑陋,凶神恶煞,出身黑暗,却经过努力,扭转成见,最后为百姓带来阳光,这样的角色,即使他不叫哪吒,也足以打动人心。

申公豹,一个大反派,却时不时蹦出几个金句,还是个结巴,这是不也是一种讨喜的反差萌呢?

理解这两个字,我花了两年

除了人物塑造,在剧情设定上也处处是对比,哪吒红色的火与敖丙蓝色的水、总是晴天的陈塘关和暗无天日的龙宫、陈塘关对哪吒的恶意和龙宫对敖丙的厚望……

不过最大的对比可能就是哪吒取下乾坤圈前后的颜值对比了(笑)。

我是小尾巴

写这篇文章的时候,脑子里蹦出一句话:在设计师眼中,世界是一团可触摸的像素。 有点奇怪,但好像也有点道理,很多事情都可以从设计的角度去理解,这种感觉还是挺奇妙的。

恍惚间发现,自从改了名之后,码字的频率的提高了,竟然连续4天日更了,可能这就是对比的力量,说的话少了,码的字多了。

希望每一次我们在这里相遇,都能相互促进。

写了一千多字,

你的手指可不可以移动一厘米,

点个「在看」鼓励一下呢?

感谢阅读

下一篇再见~


原文链接:理解这两个字,我花了两年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